近期,全国多地疫情防控政策有多次调整优化,诸如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健康码、乘火车停止查验核酸证明和健康码、行程卡正式下线等通告相继发布。
当前,虽然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,全国多地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,但疫情还没有结束,优化防控政策并不是完全放开,针对现在的疫情形式,我们依然要做好防护。
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不聚集,仍然是个人防护的最佳手段,也可能是后续一段时间生活的常态。
最近,不少人购买的药物主要集中在“连花清瘟”“布洛芬”等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的有限品种上。
为此,多位药学、临床、中医专家,参考本轮疫情用药实际完善补充针对发热、咽痛等6类中医诊断症状推荐67个中药品种,针对咳嗽、咳痰等4类临床症状推荐41个西药品种。
这108个中西药产品中有很多非处方药(OTC),除了医院以外,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需求,从零售药店、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得。
有孩子的家庭可备一些适合儿童服用的退烧药等; 除药品类,像N95口罩、抗原检测试剂盒也可以备点; 儿童、孕妇、老年人、有基础病或慢性病患者需要咨询医生,根据医嘱用药; 如果出现病情严重、婴幼儿(老人)患病等情况,请尽早到医院就诊,在医生指导下治疗; 药物有保质期,注意存储条件,备药不宜过多,以防浪费。
1、第一时间报备,用电话向社区或者防疫机构报备,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。
2、等待通知,准备隔离。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外出集中隔离,按照当地防疫政策执行。
3、不要慌,当前,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,只要规范治疗,大部分人都能痊愈。
下面分享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,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“症状分析”。
结合临床专家意见,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,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,建议在家里备用一些相关药物,以便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。
☆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、国家卫健委、羊城晚报
☆图片来源:网络图
☆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如涉及内容、版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在一个月内与本公众号联系,我们将第一删除